编者按:“第十届中国胸外科主任肺癌高峰论坛暨第四届中国胸外科肺癌协作组高峰论坛”于2015年5月24日在广州召开,高峰论坛以“精准医疗”为主题。《肿瘤瞭望》记者有幸现场采访了论坛主席、广州中山大学肿瘤医院胸外科主任张兰军教授,张教授对“胸外科肺癌的精准治疗策略”进行解析。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肿瘤瞭望》:美国版“精准医学”中的关键词为基因测序、肿瘤、个性化,奥巴马指出“把按基因匹配癌症疗法变得像输血匹配血型那样标准化,把找出正确的用药剂量变得像测量体温那样简单……总之,要在正确的时间,给正确的人,正确的治疗,而且要次次如此。”那么,您所理解的“精准医疗”的概念是什么呢?
张兰军教授:奥巴马总统“精准医疗计划(PMI)”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巨大的反响,精准医疗成为今年医学界的热门话题。“第十届中国胸外科主任肺癌高峰论坛暨第四届中国胸外科肺癌协作组高峰论坛”以“精准医疗(precision medicine)”为主题,设置了三个讨论环节,包含精准诊断、精准治疗和精准医疗的展望”。精准医学与前些年提出的个体化治疗(individual/personalized medicine)、量身定制治疗(tailored therapy)的理念相似,意为“right drug for right patient”,但是精准医疗更重视疾病的深度特征和治疗用药的精准度。与之相对的是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规范化治疗”,而个体化治疗要建立在规范化治疗的基础上。
我个人认为精准医疗包括几个方面:① 精准诊断:借助于基因组测序技术、蛋白质组学技术、代谢组组学技术,呈现疾病相关的基因组信息,以期精确科学地诊断和治疗疾病。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遗传和基因组学信息都已作为临床诊断的依据。②精准治疗:不是像过去那样所有患者采用同样的手术方案、放化疗计划,精准治疗需要根据相关基因突变检测结果实施针对性治疗,为患者量身设计最佳治疗方案,疗效最大且副作用最小。③精准预后预测,准确地评估患者的治疗预后。
《肿瘤瞭望》:如何制定胸外科肺癌的精准治疗策略?
张兰军教授:精准医疗的实现需要医生、患者、政府三方面的配合。① 外科医生不仅要加强对精准诊疗和精准手术的认识和学习,还要了解最新基因组学进展、药物研发进展,掌握更多的诊疗工具和手段。对患者的疾病诊断要全面(病理诊断、分子检测),了解患者免疫状况,为患者选择精准治疗方案。患者出院时,为其提供准确的疾病预后信息。② 应对患者人群进行教育,使其能够接受精准医疗的理念,以及精准医学伴随的较高费用。③医院管理者和政府的支持,医院需要引进精准诊疗所需的装备和仪器,政府需要在医保政策上给予支持,精准医疗伴随的费用能被医保覆盖。
《肿瘤瞭望》: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是华南地区第一家开展电磁导航支气管镜(ENB)技术的医院。ENB技术对于肺部结节等微小病灶诊疗有何作用?
张兰军教授:在肺部结节诊断方面,影像学检测可以提供大量信息,但不是金标准检查手段。目前,被喻为金标准的病理诊断逐渐走向微创、无创。肺部结节等微小病灶的诊断已经进入"导航"时代,ENB技术可以瞄准肺部周边的微小病灶进行更精确的病理学诊断,实现肺内病灶“无死角”微创诊断。电磁导航支气管镜就像是在支气管镜上装了GPS导航,可以到达其他诊断方法无法达到的肺部深处病变和纵膈淋巴结进行微创探查。ENB技术可实现精确诊断并定位肿瘤,可实现高诊断率与微创性兼得。